返回

从捕快开始武道飞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零九章 我的立场不站武唐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管城东的比喻相当易懂,李观澜自然也是一听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他将那份堪舆图收起来,扫一眼对方说道: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你们百鬼山是要争平湖县的国运封印物了?即便对手是武唐朝廷也在所不惜?”

    管城东脸色有些尴尬,毕竟眼前之人可是武唐的世袭捕快,地地道道的公门中人,就算和皇室有点“小矛盾”,他也不敢确定对方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会怎么抉择。

    更何况,争封印物是一回事,争不争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,武唐朝廷可不是什么小虾米,哪怕这件事情目前还只是在暗处进行,来的也只有钦天监的三位天师,没有大张旗鼓,他百鬼山也同样不敢精锐尽出,甚至只能更加小心翼翼。

    可真要让他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……师父知道了一定不会揍死他的。

    “其实国运之气乃是万民之气,并不是独属于某个朝廷或者某个人的,所谓天材地宝有德者居之,我们……”

    就在管城东还在斟酌语句怎么既表明百鬼山的意志,又不会激怒李观澜的时候,却听见李观澜用十分淡漠的口吻说:

    “我这个人对武唐没有什么好感,也绝不会为武唐卖命,你不必考虑我的立场,直说就行。”

    自己可不是土生土长在这个时代的土著,从小被灌输那些愚忠理论,更不认为什么天赋君权神圣不可侵犯。

    从知道武唐皇室在暗戳戳想违背当初的赌约,几次三番都试图要自己性命之后,李观澜现在已经铁了心要和这朝廷掰掰手腕了。

    国运封印物谁拿都无所谓,就是不能让给武唐皇室那帮人。

    管城东也不知道李观澜这话是真是假,但心里莫名就松了口气,嘴上则还是说道:

    “李兄可能还是不太清楚这国运封印物如今对武唐的重要性,自打当今皇帝上位以来,因为听信奸佞滥杀忠贤的缘故,导致各地灾祸频发,盗匪横行,贪官污吏卖官鬻爵之事更是屡见不鲜,国力是肉眼可见的下降了,以至于周边的国家都蠢蠢欲动,大有再现当年五胡乱华的场景,这国运封印物里的国运之气,说不定就是让武唐重新振作的救命灵药,我们百鬼山有我们的立场,李兄你就算不为武唐朝廷考虑,也该为天下苍生想想吧。”

    他这么说当然不是真想李观澜改变主意,只是为了将来对方后悔的时候,不会甩锅怪到他头上,且他也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:即便李观澜要阻拦,这国运封印物他们百鬼山也还是要争。

    李观澜呵呵一笑:

    “天下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国家兴衰也是如此,到了该灭国的时候,你怎么拦都没有用,反正不论国家兴亡,都是百姓受苦,我一个小捕快,茅屋四面都漏风,家徒四壁贼见了都流泪,实在是能力有限,只想管好自己。”

    管城东认真的看着李观澜,终于确定他没开玩笑,便点点头道:

    “好,我就当李兄说的是真心话,其实就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,平湖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真的是世外桃源太平圣地了,如非必要,我们也不想打扰这个地方。”

    李观澜听出对方话里有话,不禁问道: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管城东伸手指着先前荒野所在方向,语气轻飘飘的:

    “比如你刚才见到的那场杀戮,在这外面每天都在上演。”

    “门派厮杀,仇家报仇,冤魂索命……这世道现在很乱的。”

    “平湖县有禁武封印,这就隔绝了绝大部分如邪刀门那样的凶残嗜杀之人,因为他们的邪功在里面根本就施展不出来,再加上有你们父子,所以还保持着多年的太平,不然你以为,为什么这么多年了,那县里的人就没有多少想要离乡背井走出去看看的?”

    “平民百姓,也不傻的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李观澜才有些错愕的反应过来:是啊,平湖县这么多年来,似乎就没有多少迁徙到外面的人口,整个县城里的百姓,都怡然自得的在这个地方生活,过的颇“没有志向”。

    那些读书的孩童,长大成人之后,也大多继承自家家业,或就在县里谋个生计,或干脆当泼皮无赖混吃等死,反正……就是不出去。

    迄今为止,李观澜唯一知道的一个迁出去的,还是隔壁陈婆婆的那个妹妹。

    当然,那家现在也又迁回来了。

    看来外面的环境,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峻。

    目光落在其余几幅画卷上,李观澜问管城东道:

    “剩下的这些你还看吗?”

    管城东连忙摇头:

    “不必了,见好就收的道理我还是懂的,单是这一幅堪舆图,就让我道心不稳,我怕其余几幅看了会疯掉。”

    他虽然年轻,但却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贪欲。

    李观澜点点头,合上木匣:

    “这可是你唯一的机会,既然你不看,那以后就没机会了。”

    管城东轻轻一笑,丝毫不觉得遗憾。他有七成把握,李观澜刚才那话是在试探,如果自

第一百零九章 我的立场不站武唐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